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养老服务关键环节 靶向监督守护“夕阳红”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韩思宁
养老既是人生大事、家中要事,也是社会大事、国之大者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,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,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。紧盯涉老资金发放管理、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监管、老年人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,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靶向监督,有力推动问题整改、制度完善,助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,切实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。
“多亏有这个系统,我们街道网格员直接上门帮我办好了,不用出门就可以拿到高龄补贴。”近日,面对入户了解情况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,家住河东街道的王大爷说。
涉老资金发放关乎民生福祉,是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吉安市纪委监委紧盯涉老资金发放管理,“查、改、治”一体推进,确保涉老资金规范使用、精准直达。“以高龄津贴领取发放为例,以前津贴申请流程繁琐,部分老年人因获取信息不及时或行动不便会错过申请时限。个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,出现冒领、套取或挪用的现象。”吉安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,为堵塞监管漏洞,该市纪委监委推动打通民政、公安、人社等部门数据壁垒,推行高龄津贴“免申即享”服务,通过对相关部门上传的户籍、年龄、生活状态等数据进行比对,动态更新高龄补贴发放名单,确保补贴发放不漏一人。“经过整改治理,吉安市新增高龄津贴发放1.15万人次,追回错发资金5万余元,补发资金34.5万元。”该负责同志表示。
为纠治涉老补贴动态管理不及时、审核把关不严等突出问题,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纪委监委成立工作组,通过“社区自查、街道核查、职能部门抽查、区纪委督查”方式,对全区127个社区的高龄补贴发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,严肃纠治“重、误、迟、漏”等问题。为进一步提升监督监管质效,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“探头”作用,督促民政部门健全高龄补贴发放机制和管理制度,加强与财政、人社、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比对,做好高龄人群基础数据的日常管理维护。同时,督促各街道对补贴受益人员定期监测,细化管理台账,用好基层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平台,定期对名单公开公示,提高政策执行透明度。
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生活的“幸福指数”。上海市虹口区纪委监委聚焦老年人就医“出行不便、流程不熟、线上不会”痛点难点,着力推动助医陪诊服务落地见效。该区纪委监委派驻区民政局纪检监察组通过列席会议、专题会商等方式,督促区民政局牵头制定老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,聚焦特殊困难老人和有特别需求老人,提供托底或有偿陪诊服务。同时,深入开展实地督查,动态跟踪方案落实情况,及时发现并推动打通协作不畅、推进迟缓等堵点。
紧盯养老机构监督管理、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等方面,江苏省淮安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,推动有关职能部门整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低效闲置、助餐点设施不完善等问题,督促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补贴等制度。督促民政部门牵头修订养老服务目录清单,增设家庭养老床位建设、老年人健康管理、特殊老年人保障服务等内容,使基本养老服务更丰富、更精准,更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。“通过构建‘纪委监委+职能部门’协同推进模式,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机制,切实解决一大批老年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。”淮安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。
养老服务涉及面广、政策关联性强、监管链条长,需要多个部门贯通联动,形成齐抓共管合力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纪委监委协同联动巡察、财政、审计、信访等部门,对养老服务领域问题线索清仓起底,精准锁定“关键人、关键事、关键性证据”,强化监督执纪问责。同时,该县纪委监委着力构建纪检监察监督与巡察监督、审计监督、财会监督、部门监管相贯通的联动监督机制,有效凝聚工作合力,助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。
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:亓淦玉 |